随着中国最新航空母舰福建舰浩浩荡荡南下,局势的微妙变化迅速显现,而菲律宾也悄然调整了自己的态度。
6万吨级的福建舰一动,全场的气氛立马变了味。2017年我国第二艘航母还处在试航中,那会儿南海的形势,菲律宾还会隔三差五派小吨位巡逻舰在黄岩岛周围转悠。可这次,福建舰不仅配了电磁弹射,舰载机换班速度和出动架次都比过去翻了番,覆盖范围远到西太平洋。对比来菲律宾“最强”的佩拉级轻护不过1250吨,作战半径有限,还得靠补给船接力。就像一支业余篮球队想和职业队全场对攻,体能和阵容差距摆在那里,硬打只会吃亏。
福建舰南下后不久,马尼拉港的调度表悄悄少了几条南海方向的航线。过去他们会安排近岸海警船在中业岛、黄岩岛一线来回晃,这次改成主要在巴拉望岛近海兜圈。和印尼那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:印尼在纳土纳群岛周边发现外来渔船闯入时,会调动至少两艘3000吨以上的巡逻船直接驱赶。菲律宾的现状更像是缩到了自家门口守着,原因很现实,船体吨位、航速和续航都不足,真碰上海上恶劣气象,不是掉头回港就是冒险漂荡。
细看这波动作的时间点,能发现是与福建舰驶入南海南部几乎同步的。2015年,美军“拉森”号驱逐舰进过南海,当时菲律宾高调跟进派船伴航,意在展示存在。但福建舰出现后,他们的巡逻节奏明显变慢——从一个月三次,降成一次左右。就像平时你敢天天在小区里遛大狗,可突然隔壁搬来一只成年藏獒,出门次数自然要掂量下。这不是简单的态度转变,而是清楚算过风险账本后的选择。
菲律宾减少巡航还有个被忽略的细节:他们暂缓了与部分外部力量在有争议水域进行的联合训练计划。相反,越南这几年在南海动作频频,甚至下水了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新巡逻舰,还在西沙北部出现过多次。菲律宾的对比选择说明,他们衡量的是眼下能不能承受的代价,哪怕外部支持存在,一旦遇到航母编队这种全套体系作战能力,临时调动几艘轻型巡逻船就显得意义有限。
而福建舰的存在不仅仅是航母本身那么简单。从辽宁舰到山东舰,再到福建舰,我们的航母体系越来越成熟,舰载机出动、舰队防空、远程打击都有了成形套路。这对周边国家是可见的现实力量,不需要开火,光是出现在特定海域,就足够让对方调整计划。这跟修路差不多——有了八车道高速通到边界,对面即使再想修小路进来,也得考虑运输成本和效果。
现在回头菲律宾这一轮“缩巡”,其实是对现实力量差距一次务实的修正。南海这一片水域,各方力量对比是摆在那里的硬牌面,航母编队的存在,让轻型舰船的巡航不再是单纯的象征动作,而是一个高风险选择。
福建舰南下已经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对手的节奏,而这只是它实战意义的一部分。随着它逐渐形成战斗力,类似这样的局面很可能会在未来频繁发生。在真正的海上较量中,舰队规模、舰艇性能以及综合作战能力,才是决定行动范围与频率的关键。
这一次,我们用一次编队出动,就让对手的行为发生了可见的变化,南海的水面因此安静了几分。
炒股指杠杆收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